【3Y7M】馬偕醫院看構音異常(1)

2012041919:33
和twins日夜相處,他們想表達的話,我大部份都能聽得懂,所以我並不曾為了他們的話語表達有所擔心,但隨著他們年紀稍大,家中的人和我說,不太能理解他們說什麼,此時的我,變成他們的語言翻譯機,溝通人員前一陣子,twins的大姑姑和我說了一個早療機構,而我也諮詢twins馬偕小兒科許瓊心醫師意見,她建議我等twins三歲半后,可帶去復建科或耳鼻喉科做進一步檢查評估上網查了些資料後,我帶他們到馬偕耳鼻喉科的楊政謙醫生做語言治療,第一次門診很麻煩,還得做聽力檢查,在排除聽力障礙後,應該是單純的構音問題,接著要排的是六次的構音復建




構音異常定義:
常聽一些父母說,我的孩子說話不清楚,是不是舌頭太大了?是不是要剪舌繫帶?長久以來的錯誤觀念,造成許多人以為只要處理孩子的舌繫帶就可以修正孩子口齒不清的問題。其實幼兒口齒不清和舌繫帶是不是太緊沒有太多的關係,反而和孩子口腔動作的協調性以及語音的靈敏度有很密切的關係。

構音位置錯誤或是氣流的方向、壓力或速度不準確甚至整個構音動作不協調,以至語言發生省略或不準確的現象。在構音過程中,構音的方法位置速度強度或動作協調出了問題則會造成語音的改變,形成所謂的構音異常

一般而言,幼兒在三、四歲以後,口語表達能力可以達到日常對話的程度,也可以用比較完整的句子來表達,所以,如果這時候仍有發音不清楚的現象,我們才會需要帶孩子去做構音的矯正。換言之,四歲以前的幼兒有發音不清楚的問題,很可能是因為他的語言純熟度不夠,經過一段時間以後,語言發展愈來愈成熟,構音的問題會自行修正。但是,如果到了四足歲以後,孩子仍有相常程度的發音不清時,就需要語言治療師的幫忙了,在語言障礙患者中約有60-80%是屬於構音異常

構音異常常見的錯誤類型:
一、舌根音化
這類孩子發音的特徵就是把大部分的聲母,例如ㄉ、ㄊ、ㄓ、ㄔ、ㄕ等用ㄍ、ㄎ來代替,像「兔子」說成「褲子」,「手」說成「狗」。
二、舌前音化
這類構音異常的孩子常把大部份的音都用ㄉ、ㄊ來代替,例如「哥哥」說成「ㄉㄜ ㄉㄜ」,「公園」說成了「東園」,「褲子」則成了「兔子」。
三、不送氣音化
在聲母中有很多音是屬於送氣音,例如ㄆ、ㄏ、ㄊ、ㄎ、ㄑ、ㄕ、ㄘ、ㄔ、ㄒ……都是有氣流的音,有些孩子在氣流跟音的協調上出了問題,所以常把氣流都省略掉,所以「婆婆」發成「伯伯」,「泡泡糖」變成「爆爆檔」,這些都屬於不送氣的類型。
四、省略
一些構音異常的個案在發音上會有把語音簡單化的傾向,把某一個聲母、韻母省略不發,例如「樓梯」變成「ㄡ ㄧ」,把ㄌ、ㄊ省略掉了;「弟弟」變成「ㄧˋ ㄧˋ」,ㄉ省略掉了。



 


  •    (悄悄話) 1F
  • <悄悄話留言,不公開>